赫哲族 在商業進程中傳承千年“伊瑪堪”
2011-07-04 18:13:00 我要評論
劉國棟 來源: 大眾網[提要] “合日——合日——那尼——各熱也。” 吳寶臣戴上鹿角帽,獨自在自己剛開的小飯館前演唱起流傳了數千年的赫哲族伊瑪堪。7月3日,“黨旗漫卷中國紅——走進56個民族家庭大型接力式采風”活動采訪團抵達黑龍江省同江市街津口赫哲族鄉,伊瑪堪,魚皮衣,遙遠而神秘的赫哲族文化讓人神往,吳寶臣對此顯得卻有些憂郁,“赫哲族文化在慢慢萎縮了。”
孫玉林向記者介紹自己制作的魚皮衣,兩件魚皮衣要用上數十條大馬哈魚的魚皮。
記者同吳寶臣合影留念
魚皮衣上的紋飾精美(尤俊生提供)
大眾網-聯通3G同江7月3日報道 (特派記者 劉國棟)“合日——合日——那尼——各熱也。” 吳寶臣戴上鹿角帽,獨自在自己剛開的小飯館前演唱起流傳了數千年的赫哲族伊瑪堪。7月3日,“黨旗漫卷中國紅——走進56個民族家庭大型接力式采風”活動采訪團抵達黑龍江省同江市街津口赫哲族鄉,伊瑪堪,魚皮衣,遙遠而神秘的赫哲族文化讓人神往,吳寶臣對此顯得卻有些憂郁,“赫哲族文化在慢慢萎縮了。”
吳寶臣的伊瑪堪藝術團
赫哲人古稱“魚皮部”,祖輩打漁。作為正宗的赫哲族人吳寶臣很久已經不上船下河撒網打漁了,不過吳寶臣喜歡釣魚,自己說是黑龍江釣魚協會的會長,在見到他的第二天一大早,凌晨兩三點的時候,外面還是淅瀝的小雨,吳寶臣就騎著摩托車跑到二三十里外的黑龍江邊上釣魚,結果釣上來一條十多斤的大鯰魚。
不過,釣魚現在只可以說是赫哲族人吳寶臣的一個愛好,伊瑪堪藝術團團長才是他現在正經的職業。“前兩年從鄉文化站站長的位子上退了下來,我就自己成立了個藝術團。”
“合日——合日——那尼——各熱也。” 吳寶臣戴上鹿角帽,獨自在自己剛開的小飯館前演唱起流傳了數千年的赫哲族伊瑪堪。
吳寶臣的爺爺吳連貴是赫哲族的民間藝人,在國慶30周年時,還應邀到人民大會堂進行過表演,雖然爺爺從來沒特意教過他,可吳寶臣從小耳濡目染,偷偷學會了伊瑪堪,現在成為伊瑪堪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世界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聽說已經批下來了,到11月份就能下發。”
“赫哲族沒有文字,但是有語言。赫哲族的語言就是通過伊瑪堪口耳相傳的。伊瑪堪就是我們民族文化遺產的百科寶庫。”伊瑪堪主要說唱古代部落戰爭、宗族興衰、維護民族尊嚴和疆域完整的英雄故事;贊頌美麗富饒的家鄉,表現人民向往自由幸福生活;反抗封建婚姻,歌頌純真愛情;講述神怪,描述薩滿求神及風俗民情。
“這么好的東西現在卻很難找到人學。家族里的孩子不大愿意學,想想也是,這個不像英語、日語、俄語,要考試學好了也可以出國。”為了把伊瑪堪傳承下去,53歲的吳寶臣在今年召集了13個被他稱為“赫哲族精英”的族人,成立了伊瑪堪藝術團,“你們要是有什么活動,可以邀請我們去表演正宗的赫哲族伊瑪堪。”
同江市街津口赫哲族鄉現在被開發為旅游景點,旅游旺季時伊瑪堪藝術團就可以靠為游客們表演伊瑪堪的收入,來支付日常費用。“藝術團就靠我們自己撐著。淡季就不大行了,我在村頭剛開了家飯店,團員們都在里面工作,靠飯店的收入支出淡季的費用。”
“只能這樣了,赫哲族是個小民族,一共也就四千來人。我成立藝術團的初衷就是想把赫哲族語言能夠傳承下去,能夠讓更多的人知道。”
一萬多元一件的魚皮衣
魚皮制衣酒敬神,狗拉雪橇赫哲人。《山海經·海外東經》上說:“玄股之國,在黑齒北,其為人衣魚”。赫哲人的祖先早在2000多年前就開始用魚皮做衣服,被稱為“魚皮部落”。而現在在同江市街津口赫哲族鄉大街上,見到有關赫哲族文化元素最多的地方,就是制作魚皮畫、魚皮衣的小商店。
孫玉林開了一間制作魚皮畫、魚皮衣還有小的魚骨藝術品的小商店,他的名片上印著“赫哲族傳統手工藝傳承人”,“省級的傳承人,2005年評上的。”孫玉林自我介紹道。
“做魚皮衣最麻煩。”孫玉林說,“熟皮子20多天,拼接裁縫20多天,全算上得50多天。”赫哲族的魚皮衣服,多用大馬哈魚、胖頭魚、鯉魚、狗魚制作。孫玉林擺弄著展臺上加工魚皮的傳統工具,講述制作魚皮的過程。
“打上來的魚剛死,就得扒皮,然后把魚皮貼在門板上,干后一層魚皮一層玉米面地鋪好,再用有鋸齒的木鍘刀翻轉著壓軋。擱玉米面是為吸油去鱗,然后用手反復搓,直到軟和為止。” 不過魚皮衣早在幾十年前就已經沒有人穿了,現在被當作一種手工藝品在出售。
孫玉林的店里掛著一男一女兩件魚皮衣,據他說一件魚皮衣就要用七八十條十多斤重的大馬哈魚魚皮,“一件魚皮衣我賣一萬多塊錢。你們可能不知道,魚皮的拉力超過牛皮7倍,不透風,結實,穿上個六七年不成問題。”
昂貴的魚皮衣很少有人過問,孫玉林賣的最多的還是被評為國家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魚皮畫,“一二百塊錢一幅,內容都是我自己畫的關于咱們赫哲族日常漁獵生活的,這個很受歡迎。”
除了魚皮畫,孫玉林店里還有用魚皮裝飾的小鏡子、手機掛鏈、車飾掛鏈等等應時的小飾品,孫玉林說靠賣這些東西一年里可以多收入一兩萬塊錢。
“現在鄉里很多人都在搞這個,能創收又能把赫哲族這門手藝傳下來一舉兩得,我覺得挺好,要是哪天不會做魚皮衣了,那還能叫‘魚皮部’嗎?”
更多新聞
- 采訪團抵達鄂倫春族 采訪鄂倫春首屆獵民運動會
- 吳寶臣:用“依瑪堪”堅守赫哲傳統文化
- 施哲瑩:赫哲族,一個獵魚為生的淳樸民族
- 朝鮮族最幸福“金達萊”:奉獻就是幸福
- 冷面寫傳奇 朝鮮族老黨員烹制美味"金達萊"
相關閱讀
大眾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大眾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大眾網的書面許可,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大眾網的各項資源轉載、復制、編輯或發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給其他方,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復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眾網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必需取得大眾網書面授權。
2、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大眾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大眾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4、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30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