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驅動臨沂開發區跨越發展
2011-09-24 04:22:00 我要評論
王洪濤 來源: 大眾網--大眾日報[提要] 荒草、茅屋、田間小路……這是8年前臨沂經濟技術開發區的真實寫照,而8年后,這里一躍成為魯南蘇北的增長高地
◆8年“闖”出國家級高新區◆財政收入年均遞增86%◆高新技術產業占比
□記 者 王洪濤
通訊員 姜 珊 報道
本報臨沂訊 荒草、茅屋、田間小路……這是8年前臨沂經濟技術開發區的真實寫照,而8年后,這里一躍成為魯南蘇北的增長高地——8年間,這里固定資產投資年均遞增35%,財政收入年均遞增86%,進出口額年均遞增77%。今年2月,國家級臨沂經濟技術開發區正式揭牌,成為全國革命老區中第一個“國字號”開發區。
跨越發展的力量從何而來?“我們圍繞建設‘發展先導區、現代標志區’的目標,著力營造一流的商務宜居環境,不斷提高區域可持續發展的創新能力,從而創造了經濟發展的‘開發區速度’。”臨沂經濟技術開發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徐福田對此一語道破。
5月28日,擁有完全自主產權的“沂達”KK系列純電動汽車在開發區下線。該款車使用成本僅為汽油汽車的15%左右,在中速電動車領域填補了山東空白。而這一年產能5萬輛、銷售額可達25億元的新能源汽車項目,從公司成立到第一款車下線,僅僅用了10個月時間。
臨沂開發區積極構筑現代產業體系,突出發展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兩大重點,培植起工程機械、醫療器械、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化工四大產業,在經濟轉型升級中搶占了發展先機。同時制定了靈活有效的政策措施,寬容失敗,倡導創新,實施效能督察,凡項目落地出現“梗阻”的堅決問責追究。良好的軟硬環境使開發區成為投資洼地,大項目紛至沓來。目前已累計簽訂項目合同326個,開工建設項目265個,累計實際利用市外資金198億元,實際到位外資3.97億美元。
立足于打造全國著名的千億元工程機械產業之都,開發區先后吸引柳工、華夏重工、山重建機及日本勝代機械等國內外工程機械巨頭前來投資,全區工程機械制造企業達到21家,產業規模超過百億元,一個在全國舉足輕重的現代裝備制造基地初步形成;為引導自主創新,開發區拿出5000多萬元對企業進行獎勵,先后建起科匯高科園、中科院計算機與人工智能開發所、浦東歸國留學人員創業園等孵化載體。目前,該區高新技術產業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到47.5%,占比臨沂市第一。
今年上半年,臨沂經濟技術開發區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220億元,同比增長45%;實現地方財政收入4.5億元,同比增長46%,幾項主要經濟指標增幅均居臨沂市各區縣第一。
更多新聞
相關閱讀
大眾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大眾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大眾網的書面許可,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大眾網的各項資源轉載、復制、編輯或發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給其他方,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復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眾網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必需取得大眾網書面授權。
2、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大眾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大眾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4、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30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