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創新助推“大美臨沂”
2011-10-20 10:58:00 我要評論
來源: 大眾網[提要] 盡顯城市新藍圖的臨沂市城市規劃展、再現1880年舊上海外灘的水上好萊塢影視基地、擁有鋼結構連廊跨度為全國之最的文化廣場、印刷與配送完美結合的新華印刷物流、全國首家教育用品采購基地……走進臨沂,處處能感受到文化產業發展的蓬勃活力。
“文化強省看山東——第七屆中國網絡媒體山東行”臨沂站
文之邦 沂蒙紅 文化創新助推“大美臨沂”
大眾網記者 尹玉濤
臨沂規劃館預知“大美臨沂”未來(大眾網記者 燕雨 攝)
盡顯城市新藍圖的臨沂市城市規劃展、再現1880年舊上海外灘的水上好萊塢影視基地、擁有鋼結構連廊跨度為全國之最的文化廣場、印刷與配送完美結合的新華印刷物流、全國首家教育用品采購基地……走進臨沂,處處能感受到文化產業發展的蓬勃活力。
作為臨沂最具優勢的特色文化資源,臨沂的“紅色文化名片”一張接著一張遞給全世界——高達326米可俯瞰臨沂全市的廣播電視塔、演繹水上紅色經典的《蒙山沂水》、恢弘大氣的展現2500年文明的博物館新館、將中國書法藝術與中國園林景觀自然融合的書法廣場……其中,高聳入云的電視塔宛若上海的“東方明珠”,而在《沂蒙小調》悠揚親切的歌聲中,“紅色之都”臨沂更已經是矗立在山東省東南部的一顆“文化明珠”。
臨沂市書法廣場(大眾網記者 燕雨 攝)
體制改革全國領先:
國內率先成立文化市場執法局,臨沂報業集團牽手大眾報業集團
“原來臨沂的文化市場監管好比伸開的五個指頭,現在通過整合,‘手指’握成‘拳頭”,打出去更有勁了!”臨沂市文化市場管理執法局局長房利娜對記者說,2008年7月,臨沂市委、市政府整合了市文化、新聞出版、廣播電視等3家執法職能和執法隊伍,在全國率先成立了市文化市場管理執法局,解決了重復執法、多頭執法和責任不清的問題。
實際上,2006年4月,臨沂市就全省率先召開了加快文化產業發展動員大會,啟動了文化體制改革。其中,文化市場綜合行政執法改革實現了由“辦文化”向“經營文化”的轉變。在經營性文化單位轉企改制方面,推進市歌舞團的轉企改制,組建了蒙山沂水演藝有限公司和紅色沂蒙文化演藝有限公司,實行宣傳、經營相對分開;臨沂日報報業集團組建了發行股份有限公司,實現了編發分離;市廣播電視臺將影視劇、娛樂、體育等節目制作分離出來,組建廣電藝術中心、大活動策劃中心和廣電影視文化公司,初步實現了制播分離。
去年以來,加快推進非時政類報刊轉企改制,臨沂報業集團與大眾報業集團實施戰略合作,組建了山東沂蒙晚報傳媒有限公司、山東魯南商報傳媒有限公司,成立了山東臨沂新聞大廈有限公司,實現了多方合作共贏。廣電網絡方面,積極推進全市廣電網絡資源整合,今年4月底,山東省網絡公司臨沂分公司正式掛牌運營。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書記處書記、中宣部部長劉云山來視察臨沂文化體制改革時指出:“這種模式在全國文化綜合執法機構改革中有創新、有特色,符合文化體制改革的方向,值得在全國推廣。”
按照計劃,臨沂市將編制全市文化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目前“十二五”規劃綱要已拿出草案,計劃請專家團隊進行修改提升,目前已與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山東大學等高校進行了聯系。同時,重新修訂相關扶持政策,逐步增加文化產業專項資金數額,加大對文化產業的扶持力度。相關文件修訂完善后,將在全市文化體制改革和文化產業振興大會上出臺。
實景演出《蒙山沂水》已經成為宣傳大美臨沂的一個平臺。(大眾網記者 燕雨 攝)
紅色文化獨領風騷
千人唯美演繹經典《蒙山沂水》,開工建設“沂蒙精神紀念館”
10月19日晚上,大型水上實景歌舞《蒙山沂水》在沂河湖心北島上精彩上演。該劇演出演員達千人左右,創下了國內實景演出演員人數之最。該劇把“百萬人擁軍支前、十萬人血灑疆場”的經典故事搬上舞臺,生動再現了“乳汁救傷員”、“小車運軍糧”、“水中火線橋”等感人場景,以唯美、抒情、娛樂的方式集中展示臨沂的紅色文化。這部反映沂蒙精神的歌舞劇,也成為臨沂“紅色文化”的代表作品。
“紅色文化”是臨沂最具優勢的特色文化資源。近年來,臨沂在打造沂蒙精神這一全國政治品牌的基礎上,全力發展紅色文化產業。先后投入10億多元對革命遺跡和紀念地進行規劃和整修,建設了56處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在全國率先開辟了紅色旅游線,大力發展紅色文化旅游,被列為全國8大紅色旅游重點城市。目前,全市已建設40多處紅色旅游景點,開辟了10多條紅色旅游線路,紅色文化旅游成為我市文化旅游的亮點和品牌,以紅色名城臨沂為中心“一個中心、八個組團”的紅色文化聚集區已形成規模,去年全市紅色旅游共接待國內游客1465.8萬人次,同比增長34%。
2009年以來,臨沂挖掘紅色文化資源,創作推出了電影《沂蒙六姐妹》、電視連續劇《沂蒙》、水上實景演出《蒙山沂水》3部紅色精品,全部獲得了國家級大獎。同時,依托紅色文化品牌,開發紅色文化產品。民間投資成立了沂蒙紅嫂旅游有限公司、紅嫂食品有限公司,蒙陰“六姐妹”品牌煎餅暢銷全國,沂蒙小推車、石碾石磨等玩具生產初具規模,全市“紅色”品牌產品已達數百個,涉及上百個門類,沂蒙山、孟良崮、九間棚、厲家寨和紅嫂、六姐妹等成為知名紅色文化品牌。紅色文化與體育結合創意而成的莒南紅色運動會,成為全國獨一無二的紅色體育文化品牌。
在紅色文化產業的建設中,臨沂市已經開工建設沂蒙精神紀念館,同時整合全市紅色文化資源,統一規劃,整體開發,并將全市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有效地融入到全市文化旅游整體格局中,科學設計線路,豐富景點內容和服務種類,通過旅游來拉動紅色文化產業發展。
亮點工程熠熠生輝
規劃展“穿越”10年后臨沂,好萊塢影視基地再現“老上海”
走進臨沂,一個個文化建設重點項目如群星閃爍,這些亮點工程點亮了臨沂市這座既有歷史底蘊又充滿活力的城市,讓“紅色之都”成為矗立在山東省東南部的一顆“文化明珠”。
亮點一:來到臨沂市城市規劃展的展廳,每個觀者都會有一種“穿越”的感覺,因為10年后的美輪美奐的臨沂市躍然眼前,這份“臨沂新藍圖”給人以極大的沖擊力。更令人欣喜的是,臨沂對待城市規劃的態度很明確——“規劃是城市建設的第一資源”,所有規劃一經規劃委員會表決,任何人無權更改。
亮點二:位于臨沂市北城新區的臨沂博物館新館,采用了4本巨書疊加的造型,外觀大氣恢弘。該館總投資1.2億元人民幣,2011年內建成使用。新博物館免費向市民開放,讓市民走進博物館就能了解臨沂2500多年的歷史和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內涵。
亮點三:山東省最高的廣播電視發射塔--臨沂廣播電視發射塔高326米,于2010年9月4日正式啟用。站在塔內203米高處,可俯瞰整個臨沂市景。
亮點四:位于費縣新橋鎮奶河岸邊的臨沂水上好萊塢影視基地項目總投資14.5億元,總建筑面積約60萬平方米,主要為國內外拍攝19世紀末20世紀初歷史題材的電影、電視劇提供拍攝場景。
亮點五:臨沂市文化廣場設計巧妙,以“門”型作為建筑造型,其中文化廣場兩塔樓之間的鋼結構連廊重4300噸、跨度106米,為全國之最。
亮點六:中國書法廣場位于臨沂城區北部,東西長1200米,南北寬200多米,總面積約20多萬平方米,將中國書法藝術與中國園林景觀自然融合在一起,將傳統工藝用與現代雕刻技法完美結合在一起。
……
今年上半年,臨沂市文化產業實現增加值63.7億元,同比增長30.8%,占GDP比重達到4.7%,同比提高0.5個百分點,文化產業規模總量保持持續增長態勢。目前,該市各類文化產業活動單位已發展到9900個,從業人員近20萬人。文化生產企業資產總額1000萬元以上的99個,其中1億元以上的5個;經營收入1000萬元以上的194個,其中1億元以上的33個。
新華印刷物流集團榮獲國家級省級優質獎的樣書。(大眾網記者 燕雨 攝)
產業發展佳作頻出
教育用品基地引來倆“國字號”, 新華印刷建最大圖書展銷中心
2007年12月,山東省唯一一家、也是全國首家教育用品采購基地落戶臨沂。在這里,教育設備廠商,大中小學校以及其他教育機構的采購人員就像“逛超市”一樣選購自己想要的設備。基地主要經營教育用品、文化用品、體育用品、旅游紀念品等,幾年內實現采購額達100多億元。教育部對臨沂市場進行充分考察調研之后,在2010年9月份將中國教育用品采購基地、中國教學儀器設備進出口基地兩個“國字號”采購基地定點在臨沂小商品城二期項目。
與“一站式”采購的中國教育用品采購基地一樣,臨沂市的山東新華印刷物流集團的“戰績”也是可圈可點。該集團是全國印刷行業中唯一具有書刊印刷、圖書物流配送、精品印制、精美包裝、印刷版材生產等配套產業,也是全國獨有的已經形成印刷、圖書物流配送、發行供應等一條龍產業鏈的全國大型綜合性印刷物流產業集團。該集團準備通過招商引資,投資4億元,規劃建設國內規模最大的集圖書展銷、文化創意、數碼印刷、動漫產業、休閑娛樂等于一體的10萬平方米的圖書展銷中心。
在文化產業項目建設中,臨沂可謂是頻出佳作,全市目前已建成具有一定規模的各類文化產業項目1950個,其中投資過3000萬的200余個。一批大型文化產業項目正在規劃建設,像投資100億元的蘭山屠蘇島文化旅游開發、投資130億元的濱河公園健身及世界建筑博覽園項目、投資20億元的沂蒙樂園項目、投資30億元的澳門名嘉城市廣場、投資6億元的諸葛亮文化創意產業園已進入實施階段。今年上半年,又有110個投資500萬元以上的文化產業項目開工建設。
同時,該市文化產業園區基地初具規模。“十一五”間,重點規劃了13個文化產業園區和11個文化產業基地,引導企業和項目向園區聚攏。目前,新華印刷物流產業園入園企業8家,中華特色工藝品園入園企業7家,臨沂國家教育用品采購基地年交易額達110億元,集約化效應開始顯現;以臨沂為中心的山東紅色文化園建設,正在積極推進;商旅文化、山水文化、地質奇觀、包裝印刷、民俗工藝等園區、基地也都初步形成了規模。
文化產業前景看好
文化既富城市也能富農民,增加值每年20%以上速度增長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對臨沂市弘揚沂蒙精神,推進文化體制改革和文化惠民工程,建設公益性文化基礎設施、實施精品工程以及創建文明城市的做法給予高度評價。特別是在觀看大型水上實景演出《蒙山沂水》之后,表示整臺演出符合中央提倡的精神,并勉勵演職人員一手抓藝術創新、一手抓市場開拓,積極探索把人民群眾潛在文化需求轉變為現實文化需求的商業模式。
2006年以來,臨沂市設立了500萬元的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營造了文化產業發展的政策環境;鼓勵支持非公有資本以多種形式進入文化領域;把文化項目列入招商引資范圍,建立了文化產業項目庫,享受招商引資相關優惠政策。
從區域結構來看,全市已有7個縣區文化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超過5%;從所有制結構來看,民營文化企業占全市文化企業總數80%以上,尤其在文化旅游、文化休閑娛樂等行業;從產業內部結構來看,上半年,新聞服務、出版發行和版權服務、廣播電視電影服務、文化藝術服務行業等“核心層”實現增加值18.92億元,網絡文化服務、文化休閑娛樂服務、其他文化服務行業等“外圍層”實現增加值8.74億元。
在重點產業項目上,在推出《沂蒙六姐妹》、《沂蒙》等優秀影視劇的同時,規劃建設了五大影視基地。在新興文化業態發展中,山東立晨物流投資建立了臨商網;臨沂一漫動畫有限公司自主策劃制作了26集動畫片《蒙山小游俠》,即將在央視播放;新波浪動漫公司打造的動漫《小智星諸葛亮》已制作完成30集。
令人興奮的是,文化產業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莒南縣的石雕石刻已發展到3000多個品種;費縣奇石已形成觀賞、加工、批發產業鏈;臨沭草柳編工藝品年產值達10多億元。同時,社會資本逐步向文化領域轉移。羅莊區臨沂盛能游樂園、寶泉寺公園、羅莊萬泉文教圖書館、海天武術館等一批重點文化產業項目,都是由大企業或是個人投資建設的。
按照計劃,臨沂市將力爭今年文化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達到5.5%,并確保每年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長,爭取“十二五”末達到或超過7%。
更多新聞
相關閱讀
大眾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大眾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大眾網的書面許可,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大眾網的各項資源轉載、復制、編輯或發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給其他方,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復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眾網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必需取得大眾網書面授權。
2、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大眾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大眾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4、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30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