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楊國勝 宋學寶
早先的濰坊一直臨海不見海。為何一片2600多平方公里的鹽堿地橫亙在濰坊市區與渤海之間。
機遇來自黃三角高效生態經濟區和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先后上升為國家戰略。特別是濰坊全域納入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且被列入主體城市和主體區連接聯動區的重要樞紐,標志著濰坊經濟社會發展邁向嶄新的海洋經濟時代。
濰坊奔向大海的腳步,從沒像今天這樣急切。
早在1995年8月,濰坊就試探著往海邊進發。他們以濰坊純堿廠、山東羊口鹽場和壽光市大家洼鎮為依托,成立濰坊海洋化工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抓住日韓產業轉移的機遇,讓昔日人跡罕至的濰北,建成國內知名的海洋化工業基地。
但當時“建區”,看中的首先是誘人的資源:居全國首位、靜儲量60億立方米的鹵水,探明發現的儲量12億噸的5個含油氣區……然而,濰北轉變粗放型、資源型發展之路,實現科學發展,是從2008年開始。
濰坊市委常委、濰坊濱海經濟技術開發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蘇立科說,那一年,濰坊對濱海發展規劃作出調整,將原屬寒亭區的央子街道劃歸濱海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進一步拓展了濱海的發展空間。同時,強化“藍色、高端、高效、生態”理念,堅持高點定位、規劃先行,面向全球公開招標,為濱海開發區確定了“一城四園”的規劃布局。“一城”指建設150平方公里的濱海水城,包含希望城、太陽城、幸福城、歡樂城四個功能區;“四園”分別是先進制造業產業園、海港物流園、臨港產業園和綠色能源產業園。
如今,濱海開發區已不再是過去那個單純的海洋化工基地,而是將打造一個與中心城區連成一片,設施配套、產業發達、功能完善、生態良好、宜居宜業的現代化、國際化高效生態濱海新城,構筑起濰坊“一市兩城”發展的新框架。
借力“黃”“藍”經濟,濱海新城產業發展提速,高端裝備制造、石油化工、臨港物流、綠色能源、科教創新、濱海休閑旅游等藍色高端產業形成鏈式組合發展,依托中海油、中化弘潤石化建設項目,一條千億級石化產業鏈正在形成;依托濰柴大馬力船用發動機項目,一個現代化總裝造船和船舶零部件為主的海洋裝備制造產業正在崛起;依托濰坊森達美港,形成發展海港物流、加工配送、配套服務產業鏈;依托華能風電、國電風電和光伏太陽能發電項目,形成綠色能源產業鏈。去年,濱海開發區新引進過5000萬元項目145個,其中過億元的95個。
目前,全區在建5000萬元以上的項目260個,其中過億元的145個,過10億元的15個,過百億元的6個,協議總投資1500多億元。
濰北的存量工礦用地和鹽堿地,為濱海開發區的開發建設提供了空間,具有吸引要素聚集、發展海洋經濟的優勢。但他們堅持寧可讓土地暫時空閑,也不讓關聯性低、與循環經濟發展方向相背或高能耗、存在環保問題的企業和項目進入,僅2010年以來,總投資15多億元的7個項目,因不符合環保要求和產業規劃被拒之門外,全區建設項目環評執行率和“三同時”執行率均達100%,保持了環境監管的高壓態勢。
“堅持海陸統籌、全面融入,高點定位、加快起步,集約資源、重點突破,按照‘一帶一體兩翼多點’的總體布局,把北部濱海地區作為全市藍色經濟發展的核心帶動帶,把中心城區及周邊半小時經濟圈作為引領主體,以東南、西南縣市組團為兩翼,以3個國家級開發區和16個省級開發區為支撐,加快構建現代海洋產業體系,著力強化基礎設施支撐能力,高水平建設現代化國際化濱海新城,把濰坊打造成為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海陸統籌發展的重要增長極。”濰坊市委書記張新起如是說。
累計完成投資1100億元,配套面積385平方公里,濱海新城的大模樣,已在濰坊北部的鹽堿荒灘上清晰呈現。這座新城,引領濰坊擁抱大海,擁抱藍色。
構筑濰坊“一市兩城”新框架 累計投資1100億元
2011-05-07 07:53:00
來源:大眾網--大眾日報 關鍵詞:
[提要] 早先的濰坊一直臨海不見海。為何一片2600多平方公里的鹽堿地橫亙在濰坊市區與渤海之間。機遇來自黃三角高效生態經濟區和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先后上升為國家戰略。
[提要] 早先的濰坊一直臨海不見海。為何一片2600多平方公里的鹽堿地橫亙在濰坊市區與渤海之間。機遇來自黃三角高效生態經濟區和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先后上升為國家戰略。
陳鳳祁
更多新聞
- 母親節特別關注:84歲老母親照顧癱兒56年
- 帶假駕照開泵車 成我省因此被拘“第一人”
- 山東賣茶百萬愛心款變3000畝茶苗反哺茶農
- 濟南好人柳毓富 做的好事連老鄰居都數不清
- 公務車用油限額能否遏制“公車私用”?
相關閱讀
大眾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大眾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大眾網的書面許可,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大眾網的各項資源轉載、復制、編輯或發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給其他方,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復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眾網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必需取得大眾網書面授權。
2、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大眾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大眾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4、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30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