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稱我國現行春節習俗實行僅99年
2012-01-23 11:06:00 我要評論
來源: 成都日報[提要] 23日是我國公眾最重要的傳統節日春節。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研究員王思潮表示,雖然已有4000多年歷史,但是將農歷正月初一作為過年之日,稱之為“春節”,并且放假,是在辛亥革命以后的1914年開始的,加上今年春節,現行春節其實只有“99歲”。
23日是我國公眾最重要的傳統節日春節。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研究員王思潮表示,雖然已有4000多年歷史,但是將農歷正月初一作為過年之日,稱之為“春節”,并且放假,是在辛亥革命以后的1914年開始的,加上今年春節,現行春節其實只有“99歲”。
在人們的印象中,農歷正月初一為春節,這似乎早成慣例。然而,在我國歷史上,無論是春節的稱呼還是時間,都經歷了很多變化。以過春節的時間為例,就有正月初一、十二月初一、十一月初一、十月初一等多種。
王思潮介紹,現在看來,過年與春節是一個意思,但我國古代卻并非如此。歷史上絕大部分時間里將過年稱為“元旦”。關于春節的稱呼及這一稱呼的意思也與現在有著很大的不同。王思潮表示,“春節”的稱呼雖然在歷史上早就有了,不過當時指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到南北朝時,“春節”泛指整個春季。
現行春節是如何來的呢?王思潮介紹,據資料記載,1913年7月,由當時北京政府內務總長向大總統袁世凱呈上一份四時節假的報告,稱“我國舊俗,每年四時令節,即應明文規定,擬請定陰歷元旦為春節,端午為夏節,中秋為秋節,冬至為冬節,凡我國民都得休息,在公人員,亦準假一日。”但當時只批準以正月初一為春節,同意春節例行放假,次年(1914年)起開始實行。
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決定在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同時,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紀年。同時把陽歷一月一日稱為“元旦”,農歷正月初一則稱為“春節”。這使得“春節”的地位更加穩固。
更多新聞
相關閱讀
大眾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大眾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大眾網的書面許可,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大眾網的各項資源轉載、復制、編輯或發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給其他方,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復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眾網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必需取得大眾網書面授權。
2、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大眾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大眾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4、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30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