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目導視】
多名兒童感染丙肝(截止目前56例初測為丙肝陽性,經對16例進行核酸檢測,確定為13例為丙肝病毒陽性);
原因懷疑由注射引起(他們反復使用針頭,很多人親眼看到的,不換針頭導致的)。
敬請關注本期節目——《渦陽“丙肝”感染事件調查》。
【演播室主持人】11月25日,安徽省渦陽縣丹城鎮發生一起丙肝人群聚集性感染事件,經初篩檢測,有56人顯示為陽性,經采集其中16人進行核酸檢測,13人為丙肝病毒陽性。由于此次感染的人以兒童居多,確診患者已經分別被送往合肥、南京、北京、上海等地接受治療。具體情況請看記者的調查。
【解說】從11月下旬開始,安徽省亳州市渦陽縣人民醫院陸續接收了多名兒童患者,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征,就是大都感染了丙肝病毒。
【同期】兒童家長 孟文龍:
在我們當地的小衛生所只要是小孩看過病的人,很多人都感染了丙肝,所以我就打電話給我的妻子,讓她帶我們的小孩去查一下,結果一查都有,還有我們的街坊鄰居,包括很多朋友的小孩一塊,結果一查,我們一起來的4個人,每家都有一個。
【解說】隨著患者的不斷增多,渦陽縣衛生局組織人員對前來檢查的兒童做了全面的血液檢測,并將結果及時做了上報。
【同期】安徽省渦陽縣衛生局副局長 李健:
發現丹城鎮陳老家村丙肝病例發生超過往年,當即向有關部門進行報告,截至目前56例初測為丙肝陽性,經對16例進行核酸檢測,確定13例為丙肝病毒陽性。
【解說】接到報告,安徽省衛生廳立即組織臨床醫療專家趕赴渦陽縣展開調查,將一些確診兒童患者陸續轉往省城接受治療。29日上午,記者在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傳染科病房看到,幾名感染丙肝的兒童正在這里接受治療。
【同期】兒童家長 孟文龍:
(你家孩子多大了?)心里很難過,兩歲。(記者:你有沒有檢查過)再過兩個禮拜后出來結果,現在就是擔心我們一家有沒有。
【解說】據有關資料顯示,丙肝病毒感染最直接的途徑是輸血,但在現實生活中,輸血并不是唯一感染渠道。臨床數據統計,70%的丙肝感染者是因為使用血制品不當或者在小診所進行侵入性檢查治療、紋身、紋眉、共用針頭靜脈注射成癮藥品等原因感染。由于丙肝病毒(HCV)有可能導致肝臟發炎并產生疤痕,導致肝臟功能減弱,甚至引發肝硬化、肝腹水等后果。所以,一些感染了丙肝病毒的兒童家長對此憂心忡忡。
【同期】兒童家長 張銀平:
目前我小孩轉氨酶還那兩項已經控制下去了,我花了一萬多塊錢,基本上家里的錢都用完了,后期治療醫生也說了,必須用干擾素,必須走這條路,如果說他有這種病毒不用干擾素的話,將來以后感冒、發燒,還可以再引起這個病毒升高,到時候嚴重的情況下就是肝腹水、肝硬化,再嚴重的就是肝癌。
【解說】為擴大篩查檢測范圍,除了在合肥接受治療的這些患者,渦陽縣人民醫院正在對丹城鎮及其周邊地區的少年兒童做抽血檢查。
【同期】安徽省渦陽縣人民醫院檢驗科主任 牛傳喜:
(咱們一共初篩了有多少戶?然后有多少為陽性的?)截止到昨天(28日)初篩,大概有八百多人次,初篩初檢陽性大概有七八十人,這些陽性還準備到安徽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進行進一步確診。(記者:初篩成陽性的年齡層次大概是什么樣的?)年齡層次大概都在十到八歲以下。
【解說】據有關部門的初步調查,丙肝感染患者均曾不同頻次到相鄰的河南省永城市一家個體診所接受過靜脈推注治療,懷疑感染可能是由不安全注射引起的。
【同期】安徽省渦陽縣衛生局副局長 李健:
當地群眾經常到河南省永城市馬橋鎮苗淺村醫村室就診,頻次比較高。據當地群眾以及就診人群反映,當地的村室衛生條件比較差,在給群眾注射期間不換針頭,此事情經過分析,此疫情可能與醫村所不安全注射有因果關系。
【解說】據當地衛生部門和一些群眾反映,被懷疑的是位于河南省永城市馬橋鎮苗淺村的一家診所。村民反映,開診所的人名叫吳文義,今年60歲,是當地一名村醫。那么,身處安徽境內的患者為什么要到河南的鄉村診所就診呢?
【同期】兒童家長 張銀平:
我們家離河南特別近,有兩三公里那么近,我們一開始小孩生病到我們那個鎮上面要三天,打針一天要打兩三次,到他那邊到地方給你拿點小藥,注射一次靜脈針,基本上小孩咳嗽、拉肚就奔上就好了,他那邊的藥費也是特別低,一般就是十幾塊錢左右,第一他治的好,第二是他的價錢又低。
【解說】群眾反映說,吳文義在當地享有很高的名氣,特別是他治療發燒拉肚子,只要靜脈推注一次,很快就能痊愈。因此大家都叫他“一針靈”。但村民反映說,他在給別人打針時很少更換針頭。
【同期】兒童家長 張銀平:X 我們去的時候小孩看病是這樣一個情況,就是他出來給你推靜脈針,看不到他針頭上得塑料帽。
【同期】兒童家長 孟文龍:
他們反復使用針頭,很多人親眼看到的,不換針頭導致的,因為那邊是我們附近方圓十幾里地的屬于一個定點醫院,小孩都到那里去看,他那90%都是小孩。
【解說】在丹城鎮老天村群眾帶領下,記者來到了吳文義行醫的診所,只見這個上下兩層樓的診所已經裝修一新,上面懸掛的是馬橋鎮沈樓村衛生所的牌子。當地群眾告訴記者,這個診所的牌子是新掛的,因為它坐落在苗淺自然村,大家都稱之為苗淺衛生所。
【同期】河南省永城市馬橋鎮沈樓村衛生所村醫 吳文義:
(記者:你有鄉村醫生資格證沒有?)鄉村醫生資格證原來有,我找不著了,原來都有。(記者:哪一年給你發的?)可能是八幾年吧。
【解說】吳文義說,自己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開始當“赤腳醫生”,1981年拿到了鄉里頒發的“鄉村醫生會員證”,但后因“會員證”丟失,就沒有再換發新證。對于為何如今還能行醫,他說主要是自己在農村行醫40年沒有間斷,所以就延續至今。那么,吳文義的這個診所又是否合法呢?
【同期】河南省衛生監督局黨委書記、副局長 劉宏兆:
(他有沒有行醫的資格?)咱們還在進一步核實。(經過你們的調查,他們有沒有這種針頭重復使用的情況?)從現場后置檢查情況看,是沒有。咱們現在正從其他方面進行印證。一個是咱們流調要從咱們老百姓的嘴里面,從現在看過病的患者里面開始大面積了解,這是一個;要從它的藥物材料的購進渠道上、使用的數量上來計算,這幾天正在做這個工作,來印證一下是不是重復使用。
【主持人】安徽渦陽丙肝感染事件發生后,河南永城市衛生局也組織人員對臨近的馬橋鎮部分居民進行了調查,目前已發現104例丙肝抗體陽性,確診6例丙肝患者。為盡快查出“元兇”,由河南省衛生廳組派的專家組目前正在馬橋鎮苗淺村做實地調查,他們將通過了解村衛生室的藥品及輸液器、注射器等衛生材料采購渠道和使用情況,以及靜脈注射的規范性等問題來查找感染原因。最終結果如何,我們也將繼續予以關注。感謝收看本期節目,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