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黨的十八大以來,山東改革持續進行,不斷深化。一年來,在簡政放權、財稅金融改革、經濟轉型升級、城鄉一體化發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改革舉措頻出,不斷激發內生動力,釋放發展紅利。本臺今天推出專欄《深化改革這一年》,深入報道山東全面深化改革取得的新成效、新進展和新變化。今天介紹,山東推進科學化的政府工作考核體系,以群眾滿意為第一標準,推動政府職能轉變。
【正文】 通過幾次轉化,在廢電池中提煉出電視屏幕必須要用的、價值昂貴的材料,眼下,北京理工大學教授辛保平正在齊河科技園忙著他的這個高科技項目。
【同期聲】 北京理工大學化工環境學院 辛保平:這個項目在成熟之前,很少有人愿意給你投入的,因為怕打水漂,但咱們齊河縣政府能夠拿出50萬,來扶持我們這個不一定有發展前景的技術,讓我非常感動。
【正文】 像這樣的國家級創新平臺,德州已經建設了47個。科技小巨人的茁壯成長,不僅給德州未來發展注入了動力,也逐年提高著德州在省里的考核分值。
【同期聲】 記者現場:從2008年開始,山東的各級政府每年都要填寫這樣一張考核表。同樣是1000分,今年和去年兩份考核表的結構可是大不一樣,就拿GDP考核來說,分值由原來的第一,下降到了只有25分。
【正文】 不唯GDP,這張“考卷”考的內容更加偏重質量效益。(作圖)修訂后,“稅收占公共財政收入比重及提高幅度”、“服務業占生產總值比重及提高幅度”成為單項指標分值最高的兩項(圖里面顯示各占50分);“研發經費占生產總值比重及提高幅度”、“空氣細顆粒物(PM2.5)濃度現狀及改善率”等比重都大大提升(各占40分)。糧食產量、過剩產能化解率、居民醫保住院費用報銷比等多項指標首次進入考核序列。
【同期聲】 金鄉縣委書記 :在這一“指揮棒”指引下,我們將工作重心迅速轉移到質量效益、結構調整、生態環保和民生改善上來。
【同期聲】 德州市委組織部副部長:通過考核的導向引領,從源頭上調動了全市上下推進引進人才工作的積極性,
【正文】 改變了“考什么”,還要解決“怎么考”,群眾評價成為衡量政府工作的重要標準。今年,山東把訪問群眾固定電話和手機的比例由5∶5調整為4∶6,受訪群眾的數量也由原來的3萬個擴大到5個,民意調查由一年一次調整為一年兩次。
【同期聲】 山東省委黨校管理學部教師 欒曉峰:把群眾意見放在一個比較重要的位置,并且有具體的執行措施進行保障,我覺得這個就體現了一種有效性。它就是把以往重視上對下的考核,把體現出一種下對上的考核,這兩者都結合起來了,所以它更加的有效了。
【正文】 記者手記:績效考核,是對政府工作的評價,更是對政府工作的督促。山東新修定的考核辦法,讓考核更加科學、合理、有效,這必將推動山東各級政府向責任型政府、服務型政府、效能型政府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