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綜合新華社、央視等報道,據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價格監督檢查與反壟斷局9日介紹,發展改革委正在調查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涉嫌寬帶接入領域壟斷問題,預計很快將會出臺查處結果。
據悉,今年上半年,發改委價格監督檢查與反壟斷局接到舉報后,就立刻對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展開了反壟斷調查。調查的主要內容是,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在寬帶接入及網間結算領域,是否利用自身具備的市場支配地位,阻礙影響其他經營者進入市場等行為。
發展改革委價格監督檢查與反壟斷局權威人士表示,這兩家電信公司寬帶業務占全國的90%,已經形成壟斷,具有市場支配地位。這將是我國反壟斷法2008年生效以來國家查處的第一件涉及大型企業的反壟斷案。
發改委價格監督檢查與反壟斷局副局長李青透露,已基本查明了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在互聯網接入市場上,肯定是具有支配地位的,在這種情況下,兩家企業利用市場支配地位,對跟自己有競爭關系的競爭對手給出高價,沒有競爭關系的企業,兩家公司給出的價格就會優惠一些,這在反壟斷法上,叫做價格歧視。
據工信部統計,目前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之間直連寬帶為261.5G,僅占兩公司擁有1078G國際出口寬帶的24.3%。從互聯質量看,兩公司2011年1月-9月骨干網互聯時延和丟包率也均不符合有關規定要求,這表明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未實現充分互聯互通。
發展改革委價格監督檢查與反壟斷局副局長李青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根據我國相關法律法規,被認定利用市場支配地位的壟斷企業將被處以上一年度營業額1%-10%的罰款。
對中國電信來說,互聯網收入一年大約為500億,中國聯通一年大約不到300億。因此,如果最后事實成立,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將因此遭到數億至數十億元的罰款。
據有關部門初步估算,如果能推動市場形成有效競爭,未來五年可以促使上網價格下降27%至38%,至少可為消費者節約上網費用100億至150億元。
對于社會熱議的百度、阿里巴巴等網絡企業是否涉嫌壟斷,濫用其市場支配地位的問題時,發展改革委價格監督檢查與反壟斷局權威人士表示,只要消費者或用戶有其他選擇,就不是壟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