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兩名制毒嫌犯昨日受審。周袤 攝

用于提煉毒品的感冒藥。周袤 攝

制毒工具。周袤 攝
用感冒藥提煉毒品,這種匪夷所思的事很多人聞所未聞,好像只會出現在影視劇橋段里,如今卻在南京真實上演了。今年6月份,兩名80后男子用網上學到的制毒方法,從800多盒復方鹽酸偽麻黃堿緩釋膠囊(即“新康泰克”)中提煉出制毒原料,制成冰毒95克。昨天上午,南京市溧水縣法院對這起江蘇省首例感冒藥制毒案一審宣判,兩名男子均被判處有期徒刑15年。
檢方指控
江蘇首例感冒藥制毒案 用“新康泰克”提煉冰毒95克
根據溧水檢方的指控稱,2011年4月份左右,江蘇揚中籍男子王某與江蘇句容籍男子陳某通過網絡結識后,共同商量合伙制造冰毒甲基苯丙胺。2011年6月初,兩人在南京溧水租賃房屋,分幾次購買來大量復方鹽酸偽麻黃堿緩釋膠囊,即大家治感冒的“新康泰克”,利用購買的設備、試劑提煉制毒原料麻黃堿,進而制造出冰毒甲基苯丙胺36克。
2011年6月29日,溧水公安接群眾舉報,在出租屋內將兩人抓獲。上述36克甲基苯丙胺,是兩人落網后交代的數量。除此之外,公安機關還在出租屋內查獲2個小紙包和4只燒杯,里面分別裝著粉末、晶體、顆粒狀物,共計59克,均檢出甲基苯丙胺成分。檢方據此認定,王某、陳某共同制造冰毒95克。據介紹,這是江蘇省首例“新康泰克”制毒案。
庭審交代
為了學會制毒,記了厚厚3本筆記
QQ群里結交“毒友”
上午十點整,被告人王某和陳某被帶上法庭。24歲的王某原先在揚中市開汽車租賃公司,后生意失敗兼染上毒癮,欠下了大量債務,這才想到制毒賺錢。自從冒出這個念頭,僅有高中文化的王某就經常在網上瀏覽有關制毒的論壇和QQ群,憑借“還不錯的化學基礎”,他漸漸地掌握了制毒的方法和程序,光筆記就記了厚厚三本。今年4月左右,他在一個名為“科研試劑”的QQ群內認識了同樣對制毒很感興趣的陳某。1981年出生的陳某雖有正當職業,但因為染上了毒癮經濟也很拮據,他學習制毒的目的跟王某一樣:一為自吸二為賺錢。
“科研試劑”QQ群名義上是供銷售化學試劑的商家交流,實際上群成員討論的大多是制毒技術。陳某說,他在QQ群里注意到王某,是因為王某自稱已經完全掌握制毒技術,因為自己的技術不過關,他決定跟王某合作。“聊了一個月,我約他見面,今年5月初的一天夜里,我們在常州溧陽一家賓館見面,達成了合作意向,他提供技術,我負責購買原料和設備,到時候賺了錢大家平分。”陳某接受檢察官訊問時說。
購得800多盒新康泰克,按網絡“攻略”制毒
經王某指導,陳某在南京、宜興等地購買了電動攪拌機、燒杯、燒瓶、試劑等設備及麻黃草、咖啡因等原料。隨后,兩人在常州溧陽找地方做了兩次不太成功的實驗,6月初才來到南京溧水,租了間閣樓作為制毒車間。兩人原先想用麻黃草提煉麻黃堿,但沒成功,后來想到網上盛傳感冒藥里能提煉出麻黃堿,便轉而使用“新康泰克”。5月底至6月初,兩人分三次從鎮江句容、南京溧水購得藍色包裝的“新康泰克”800余盒。
庭審中,王某和陳某均承認,截至被抓,他們共“開工”五次,制造出36克冰毒。第一次是10克左右的粉紅色粉末,吸食后感覺不太好,倒了;第二次更失敗,只弄出一些液體;第三次也很失敗,成品是一些棕褐色的粘稠物;第四次雖然制出23克粉末,但吸食后感覺一般;第五次制出的8克粉末才算比較成功。
制毒期間,陳某多次邀請朋友到閣樓試吸他們“出品”的毒品。王某也沒跟家人刻意隱瞞,妻子知道他在南京制毒后,連忙從老家趕來勸他放棄,父親也給了他8000元用于還債,希望他不要沾毒。家人的勸說讓王某一度想放棄,但搭檔陳某不同意,6月底,王某決定最后一搏,他將租來的小汽車抵押出去,得款1.7萬元,用其中3000多元又買了一批新康泰克,沒想到還沒成功就被抓了。
6月29日,房東發現出租屋內有異常的刺激性味道,向警方舉報,警方一舉破獲了這個小型制毒工場。
一審宣判
制造冰毒超過50克,兩人均被判刑15年
庭審中,王某和陳某均對檢方指控罪名供認不諱,但認為起訴書認定的制毒數額過高。他們說,公安機關現場查獲的4只燒杯中,較大的2只裝的并非甲基苯丙胺,而是用于制毒的咖啡因(23克)和麻黃堿(31克),至于里面檢出甲基苯丙胺成分,他們認為是燒杯未洗凈之故。辯護律師請求法院對這2只燒杯內的成分進行鑒定,如果查明甲基苯丙胺含量微小,希望不納入制毒數額。律師同時以“只有口供沒有物證”為由質疑起訴書提到的36克毒品。
對于這兩條辯護意見,公訴機關均予以反駁。檢察官說:“毒品案件不以純度計算毒品數量,燒杯中只要檢出有甲基苯丙胺成分就是毒品,這一規定體現了司法機關嚴厲打擊毒品犯罪的初衷。另外江蘇省公檢法部門聯合規定,毒品案件只要數名被告人的有罪供述穩定且一致,物證滅失也可以定罪。”
合議庭休庭合議后,法官宣布,采納公訴機關意見,兩被告人的制毒數額應認定為95克。根據《刑法》第347條,制造甲基苯丙胺50克以上,處15年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并處沒收財產。兩被告制造甲基苯丙胺95克,構成制造毒品罪,屬共同犯罪,鑒兩人系初犯,且歸案后認罪態度良好,一審從輕判處有期徒刑15年,剝奪政治權利5年,沒收財產5萬元。